成人网站

网站地图 | 简体版 | 繁體版 | 无障碍 | 手机端
手机端二维码
| 微信
微信二维码
网站支持IPv6
成人网站 > 成人网站动态  > 成人网站头条

落实中央一号文件 广东快马加鞭

时间:2009-02-03 00:00 来源:南方日报
字体 分享到:

出台优惠政策产粮产猪大县将获补贴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指出,“2009年可能是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也是巩固发展农业农村好形势极为艰巨的一年。”“做好2009年农业农村工作,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那么,我省今年的农业农村形势如何?广东又将如何落实好中央一系列的强农惠农政策?

  五年投资466亿建设19项农业和水利工程

  对此,省委农办副主任陈祖煌昨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广东的“三农”工作一方面存在困难和压力,另一方面也蕴含着发展的机遇和潜能。各界要坚定信心、趋利避害,把对策谋划得更有效一些,把任务落实得更扎实一些。

  国家把加强农业基础建设、改善农村民生作为扩大内需的重点,我省启动实施“新十大工程”,五年计划投资466亿元建设19项现代农业和水利工程,其中今年计划投资200亿元,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支持力度将进一步加大。

  陈祖煌认为,广东今年一定能够战胜困难,保持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为全省经济平稳快速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出台惠农政策补贴产粮产猪大县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加大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力度,进一步增加农业农村投入,较大幅度增加农业补贴。

  对此,陈祖煌介绍说,广东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的精神,进一步增加农业农村投入。计划今后五年投资2.3万亿元建设“新十大工程”,去今两年省级财政投资1000亿元,拉动社会资金投入1.3万亿元,对“三农”的投入也相应增加,有效支撑了全省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

  据了解,即将出台的省委、省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快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意见》,将制定一系列强农惠农的政策。到2012年前,省财政将统筹安排300亿元以上资金用于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和农村社会事业发展。针对农业大县财政拮据的问题,省财政还将对产粮大县、产猪大县进行补贴,以支持农业的发展。

  陈祖煌表示,今后广东将在扩大内需中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在应对市场变化中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在推动产业和劳动力转移中拓宽农民增收空间,在应对风险挑战中强化政府公共服务与管理。

  珠三角城乡一体化步伐将加快

  对于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陈祖煌表示广东尤其是珠三角地区应该先行先试,为全国探索一条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新路子。

  陈祖煌介绍说,随着《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出台,今后珠三角城乡一体化步伐将加快,目前,广东已经选定了广州、佛山、中山作为试点,探索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新路子,力求在养老、社保、教育、就业等方方面面打破城乡二元结构,让农民真正有效地分享城市化进程的成果,让农民有形、无形的资产得以增值。

  陈祖煌认为,珠三角地区有能力也有条件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改革方面先行一步,而随着《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出台,这次珠三角地区在这方面下的力度也非常之大,随着改革的深入比较触及原来的城乡二元机制。他相信两三年后,珠三角地区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将会有一个比较大的进步。(记者:陈清浩)

启动农民工技能提升计划中青年劳动力均可获培训

  世界金融海啸呼啸而至,为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促进农民工稳定就业,推动广东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一场浩大的普惠式“农民工技能提升和储备计划”正在南粤大地展开。有专家预测,广东扩大农村劳动力就业政策和措施,不仅对顺利渡过金融海啸有积极作用而且将为广东经济升级打下了基础。 

  今年计划培训本省农村劳动力等400万人次

  全省人力资源市场供求状况分析数据显示,去年以来,全省用工需求呈下降趋势,由第一季度的228.7万人下降到第三季度的211万人。去年第四季度至今年第一季度,新增就业人数和用工需求将会呈平缓下降趋势。

  中山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申曙光教授认为,春节过后,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影响将进一步凸显。随着部分企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就业形势趋于严峻。

  就在就业形势严峻之时,我省决定今年计划培训本省农村劳动力、失业和在岗农民工400万人次,其中培训外省初级以上技能农民工100万人次。既应对金融危机又储备技能人才,一举两得。

  省劳动保障厅厅长刘友君说,开展失业农民工免费技能培训,不但是提高失业农民工就业技能,增强农民工转岗就业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加强人力资本投资,为广东产业升级储备大量技能人才的重要举措,还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推动广东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迫切需要。

  由此,广东省劳动保障部门结合实施国家特别职业培训计划,大力推行“普惠制”培训,实施农民工技能提升和储备计划。

  本省45岁以下农村劳动力可享受免费培训

  农民工免费培训,包括哪些内容和方式?据介绍,这一普惠式的“农民工技能提升和储备计划”,培训对象覆盖在岗农民工、失业农民工、农村劳动力等。

  ———本省45周岁以下的农村中青年劳动力(含未转移和目前已在岗)可享受一次免费职业技能培训(含创业培训),由省财政按每人1400元对培训项目实行补助。

  ———失业农民工和放假的在岗农民工可利用假期接受技能培训。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将充分利用假期时间,组织各技工院校、职业院校、社会培训机构和重点企业集中为失业农民工和放假的在岗农民工提供转岗转业和技能提升培训。

  ———农民工可通过网络免费接受远程职业技能培训。劳动保障部门已为农民工开通“广东远程职业培训网”。

  定向培训外地农民工

  广东省劳动厅培训就业处副处长魏建文告诉记者,广东的“人才储备计划”还把外来工在岗培训包括进去了,准备拿出1.8亿提升在岗农民工技能。如果达到中级工水平就能入户广东,他们就能成为广东产业工人和“新广东人”。

  据了解,每年在广东的川籍农民工大约在360万到500万,如何提高农民工技能,提高劳务效益是一个问题。广东从去年开始就着手这方面的工作。“去年,广东省政府已拿出300万资金,专门培训四川农民工。”四川省政府驻广州办事处农民工事务科科长邓光忠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说。据了解,300万资金分作两处用,100万交由四川为广东定向培训农民工,另外200万交由四川驻广州办事处,用于支持拥有30名以上川籍农民工的广东企业进行培训。

  “农民工培训,必须抓住企业这个牛鼻子。”邓光忠说,到广东打工的农民工大多通过亲戚、朋友介绍,流动性非常大,要靠政府一方的力量来组织、管理农民工培训很难。所以必须依靠企业的力量,以企业为主体对农民工进行有针对性的岗位技能培训。

  省劳动厅培训就业处处长葛国兴告诉记者,今年广东还将加大外省在岗农民工的培训力度,各级劳动部门还要专门指定培训机构为企业培训外来工,并给予一定的补贴。(记者/刘茜通讯员/梁嘉敏)

财政支农政策体系已形成每年安排农业龙头贷款贴息5000万


  我省财政体制改革一直走在全国前面,尤其是近几年来在对县域经济发展、解决“三农”问题上,我省财政资金投入取得的成效更加引起全国瞩目。昨天本报从省财政厅获悉,根据新时期中央和省政府的支农政策,我省将继续整合各渠道支农资金,集中财力办大事。

  2003年至2005年,省财政共安排10.73亿元,基本解决农村180万人饮水难问题;从2006年开始至2012年,省财政安排26.3亿元支持解决全省1645.5万人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2003年至2007年,省财政共安排18.51亿元,扶持解决贫困农户、边远老区村庄农户和水库移民等的“住房难”问题,并着力支持农村农田水利建设,解决支持生态建设等。

  在解决农村基层政权运转与财力保障问题上,主要是实施贫困村“两委”干部补贴,扶持村组织活动建设等。而在解决农村社会经济发展薄弱问题上,主要是支持农业产业化和发展现代农业。2003年至2007年,省财政安排贴息资金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逐步加大投入支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2008年至2010年,省财政每年继续安排农业(扶贫)龙头企业贷款贴息专项资金便达到5000万元、同时还安排了农业现化化园区建设资金2000万元和“一乡一品”专项资金1500万元,等等。根据新时期中央和省政府的支农惠农政策,我省将按照“农口现有资金安排、管理责权不变、调整资金使用方向,集中财力办大事,优势互补、形成合力”的原则,统筹整合各部门、各渠道安排的支农资金,调整资金投向,集中财力,重点投向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农业发展等关系民生和体现财政支农资金公益性、公共性的领域,解决农民群众最关心、最迫切、最受益的实际问题,逐步减少对除粮食生产、农产品加工等准公共产品之外的其它竞争性领域和生产环节的投入。

  据悉,仅涉及农田基本建设资金一项,全省计划在2008年至2012年统筹整合80.96亿元建设500万亩现代标准农田。加上2007年的投入资金,全省共统筹100亿元建设625万亩现代标准农田。2008年至2010年,计划通过申请中央财政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整合地方财政支农资金、引导企业等社会资金投入等方式,统筹整合及引导社会投入资金近6亿元,将两个现代农业主导产业带建设成为区域特点显著的现代农业发展经济板块,推动我省现代农业生产的发展。(记者/朱桂芳通讯员/范小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