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届全国农运会即将于10月26日在福建泉州开幕,随着党的十七大三中全会对农村改变发展新政策的出台,农运会的举行也更增加了一份宣传与展示的意义。随着经济整体的发展,农民体育工作在全国范围内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保三,争二,望一,这是广东省在即将开幕的第六届全国农运会上的目标”。省农民体协主席、广东代表团副团长肖郁文在介绍情况时这样说。尽管在上届农运会上,广东夺得了金牌第一的好成绩,可是面对对手实力的增强,以及竞赛项目上面的微调,广东代表团不得不调整了自己的目标。
优势项目保持优势
广东的农村体育健身事业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而蓬勃开展,参加体育健身的人群,普遍占乡镇人口的40%以上。竞技体育和有广东特色的传统体育项目也不断普及和提高。农民喜爱的篮球、乒乓球等项目风行广大乡镇,并且建立了许多长期坚持业余训练的基地。而乡镇、村主导,企业赞助、社会支持的农村体育赛事不断,节假日组织的运动会和各项比赛更是经常化。每年端午节的龙舟赛,逢年过节的万头醒狮贺岁比赛,风筝节的风筝赛和百村篮球赛等,大大地激发了群众的体育健身热情。随着农村体育健身活动的深入开展,广东的农民运动水平也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本届全国农运会广东代表团就派出了260人规模的队伍参赛,其中运动员、教练员、领队就达240多人。
肖郁文在介绍广东代表团的情况时说,广东的主要优势项目在于篮球、乒乓球、龙舟、毽球、风筝、舞狮等项目。而在已经结束的风筝比赛中,广东队收获了4金,以及一个团体部分第一,银牌8枚、铜牌3枚。摘取的金牌、团体总分、银牌数均超过了上一届农运会。
而在还未开始的项目中,广东的强项莫过于龙舟了。上届农运会上,龙舟9枚金牌广东就拿到了7枚。为了避免广东在龙舟项目上的独大,并且让更多的队伍参与到龙舟比赛中来,龙舟比赛的规程进行了改革。本届农运会的龙舟比赛,由24人标准龙改为12人龙,而且规定每省最多只能参加4个小项比赛。也就是说,广东在这次农运会上,最多也只能拿到4枚金牌。这一规则的变化对于广东而言无疑是一次重大打击。
广东另一优势项目则在毽球。上届广东队就表现相当出色,拿到了4块金牌,而这次在毽球项目上,广东依然充满了信心,争取能超越上届的表现,拿到5枚金牌。而在武术比赛中,上届广东收获2枚金牌,不过打分项目还是充满了意外。集体项目篮球上,广东队更是国内劲旅,尤其女篮特别突出,已经夺得了四连冠,男篮方面则派出了上届冠军、来自小榄的队伍。
在强项争金的情况下,广东队还在自己的弱项上也争取有所突破。田径无疑是广东最弱的项目,在这个项目上,广东队从未在农运会上收获过金牌。而本届比赛的目标也是志在参与,主要也是为了推动田径项目在广东的发展。正是出于重在参与的态度,广东队参加了所有项目的竞赛,在弱项上主要还是展示我们的拼搏精神。
金牌第一难度加大
本届农运会广东将参加全部15个大项目的竞赛,共组织24支男女运动队,从去年开始筹备,今年初组队和选拔运动员的工作已全部完成。男篮、乒乓球和摔跤三个需要预赛的项目,我省都拿到了决赛的参赛资格,而且在预赛中男篮取得了第一名;乒乓球男、女队均取得团体第二名,女单前两名以及男单第三名;摔跤取得一个第一名、一个第三名和两个第四名。广东队在预赛中的表现相当不错。而且在已经结束的3个项目的比赛中,广东队也取得了出色的成绩,基本完成了前期的竞赛目标。
上届农运会广东代表团拿到了22枚金牌,超过东道主江西省2枚,取得了金牌第一的好成绩。正因为上届成绩突出,而前期成绩不俗,相对而言,现在这支广东队压力也更大。面对其他队伍的投入以及进步,本届广东队想要夺取金牌第一的难度更大。肖郁文在分析比赛形势时,向记者介绍,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让广东再夺第一的难度增加。
东道主福建省原来的农民体育基础就较好,加上承办农运会的有利条件,财力物力充裕,高价选用和训练运动员,而且他们提出的目标是要夺30枚金牌,所以福建队是广东队最大的竞争对手。第二方面则在于广东强项龙舟竞赛规则的改变,这将让广东的金牌来源减少,广东必须在其他项目上更下功夫才有可能弥补这一缺失。第三方面,湖北、山东、安徽、北京等过去实力较强的省市也加大了组队、训练的力度,这届比赛的竞争会更加激烈。
正是出于对以上三方面的考虑,这次广东代表团制定的金牌目标是保三争二望一,力争不少于22枚金牌,不放弃争取第一的目标。除了在强项上保持优势外,在弱项上争取突破,这才是广东最终能否达到目标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