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多国发展农村经济抗危机
在金融风暴冲击世界的背景下,亚洲各国都寻找刺激经济发展的“良策”。
从目前看,几乎所有亚洲发展中国家都在着力推动农村发展,以应对目前威胁整个地区的金融危机,而这些国家的学习对象,则是泰国前总理他信所开创的“他信经济学”。
他信2001年重新执政后曾着手实施针对农村的“双轨制”。该政策刺激了本地市场和出口业的活力,并在泰国取得了实际的效果。
泰国前总理他信·西那瓦虽然流落他乡,但在离开政坛之后,他在经济上采取的民粹主义政策却在亚洲流行起来。在美国《新闻周刊》专栏作家乔治·韦尔弗里茨看来,以“双轨制”为核心的所谓“他信经济学”已经成为他信影响力最持久的政治遗产,在金融危机肆虐全球的时候,这一经济发展策略无疑成为亚洲发展中国家应对危机的良药。事实上,他信在亚洲国家领导人中拥有众多“拥趸”。
目标:帮助农民摆脱贫困
从政治上来说,他信现在已经是强弩之末,对泰国的影响已经相当有限。然而,几乎没有人谈及他信影响力最为持久的政治遗产:他所推行的自下而上经济改革之路已经在发展中国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他信将这一改革策略称为“他信经济学”,并将它作为一个帮助其主要选民(泰国农民)摆脱贫困的计划。
他信主张农村经济的全面市场化,一方面通过落实各项“草根政策”——诸如“30泰铢治百病”的医疗保障计划、“农民3年缓债”的债务减免计划、“百万头牛”的生产资料扶助计划等——切实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解决农村发展的后顾之忧;另一方面仿效日本推行“一乡一品”计划,构筑泰国农村的外向型专业化生产体系。
他信将这一政策称为“双轨制”发展,在2001年重新执政之后,他信立即着手实施这一计划。它刺激了本地市场和出口业的活力,并取得了实际的效果。
效果:贫富差距不断缩小
批评者起初将这一经济政策称为赤裸裸地争取地方专项拨款的民粹主义,但他们很快就改变了观念,因为农村债务服务和乡村级的业务贷款激活了最基本的制造业和服务业,而泰国脆弱的社会安全网的改善,特别是基本医疗几乎完全免费之体系的设立,解放了农户,使他们少存钱、多花费。
尽管公共债务因此大幅增加,但由于经济和税收的增长,实际收获更大。这样的结果是,1997年至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对泰国造成的破坏被迅速扭转,泰国取得了令东南亚各国羡慕的发展速度。泰国对国外投资和出口市场的依赖大大降低了。
与此同时,在亚洲各国贫富差距不断加大的时候,泰国的收入差距却一直在缩小。从2001年到2006年,泰国经济每年都以接近6%的速度增长,还提前两年还清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43亿美元的债务。